张祖庆:办公室居然不能摆绿植!这样的“一刀切”,真有必要吗?
祖庆说第1159篇原创,陪你走过2011天
昨天晚上,看到某个语文教师(大部分是班主任)群里,谈到当下教师的生存现状,不少老师一把辛酸,一把泪。
尤其是讲到某些“一刀切”现象,更是深恶痛绝。
这位老师的发言,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——
阳光底下,居然发生如此咄咄怪事?!
我继续往上翻聊天记录。
天哪!真的有这样的事儿!
来,我带大家一件一件捋一下:
第一件:办公室“一刀切”不能放绿植。
这事儿,一开始我打死都不相信。
后来,被证实了。华中某个省份,为了跟公wu员看齐,教育ju要求教师办公室一律不得摆放任何跟教学无关的东西。苹果啊、牛奶啊、咖啡啊,都不行。绿植,也在“不行”之列。
说真的,教书33年,我第一次听说绿植不能摆放在办公室的。
曾几何时,学校工会组织“最美办公室”评比,老师们纷纷把自己家里的绿植搬来,办公室焕然一新,神清气爽,养心养眼。
而今,绿植竟被“一刀切”拒之门外!
我真不知道做出这个规定的人,是怎么想的?!
绿植摆在办公室,影响到啥了?影响教师身心健康?怕老师“玩物丧志”?还是降低工作效率?抑或私有物品侵占公共场地?
这脑回路,我不明白!
第二件:50岁以下“一刀切”必须手抄教案。
这个也是一个奇葩的规定。教龄五年内,手抄教案,可以理解,也有必要。
但教书将近30年,已是老教师了,还这样纯手工抄教案,真的匪夷所思!
更加匪夷所思的是,抄教案不能提前两星期或更长时间,只能打好一周提前量。
天!
手抄教案,真的比打字效果好?
群里不少女教师吐槽,有时候实在没办法,让先生或者儿子代抄。
按照我的经验和观察,其实教书十年以上,教案完全可以写在书上。圈圈画画,写点批注,简单写一下流程和重点问题,即可。要把重点花在解读文本和设计作业上。
这样的教案,不需要写出每句话。课堂,因为留白,更加灵动。
再者,电脑普及的年代,大部分老师打字速度比手抄快,用电脑备课,效率更高。像我,电脑用惯了,手写文章,极不习惯,效率大大降低。
为何领导一定要让教师手抄?说白了,是怕老师简单复制教案,没有效果。
实际上,要想检查老师是否复制教案,很简单。一查重,二听课。
只要选取一部分文字输入,抄袭的,一查一个准;
只要偶尔听课,教案是否自己备的,一听一个准。
这样的“一刀切”,其实是教学管理的“懒政”,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。
第三件:教师大课间“一刀切”和学生一起锻炼。
这个规定,也许贬褒不一。有人反对,有人支持。
支持者会摆出一堆理由:教师要身先士卒,和学生一起锻炼;平时没时间锻炼,和学生一起锻炼,有助身体健康……
然而,我想说:这样轻描淡写、不痒不痛的锻炼,真能起到锻炼效果吗?
其实,一线教师不是不愿意锻炼,而是缺时间锻炼。一大堆杂事、一大堆表格等着处理哪。
老师的时间,金贵啊!大课间,一个班一个老师跟着锻炼,可以了。其他老师,让他们稍稍休息一下,喝口水,或者处理各种杂事,不香吗?
至于锻炼,有锻炼习惯的,自己在家会安排;没锻炼习惯的,这种象征性的锻炼,基本上没有啥效果。
学校别搞“一刀切”,让他们自己选择,行吗?
第四件,推荐课外读物“一刀切”不得有国外的。
我相信做出这样规定的,不是一线教师,而是学校的要求、上级的要求。
中国孩子,多读中国书,接受本国传统文化熏陶,当然天经地义。但是,谁规定我们要将本国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排除在外?
试想一下,一代人若都不学习他国文明的优秀部分,未来,怎么去跟人家竞争?
“做有根的中国人”,不等于“只读中国圣贤书”呀!
孩子们既要浸泡在本国优秀文化中,也要有选择地汲取外来优秀文明。这么简单的道理,咋都被“一刀切”了呢?
那些公认的外国文学、哲学、历史及其他社会科学的作品,只要对青少年成长有益,就不应该排除在外。
阅读这件事,是最不应该“一刀切”的!否则,就是自我封闭、画地为牢!
01
一点思考
也许,你会说,上述“一刀切”,只是个别现象。是的,办公室不得摆绿植、50岁以下教师必须手写教案,可能是少数学校在做。
但是,教育领域内的“一刀切”,难道还少?
“一刀切”,早已经成为某些人的管理思维DNA。
不少“一刀切”,表面看,是整齐划一,便于管理。但其本质上,是一种管理“暴力”和新的形式主义。
这种极其粗暴的统一管理,把人当作了机器零件。
教育,面向人的心灵。心灵,是极具个性的。一旦教育领域动不动“一刀切”,切掉的是个性的发展,是心灵的自you,是人的幸福感。
教育的本质,是促进人的充分、自you发展。拥有幸福感的老师,才会在相对宽松自you的环境里,满腔热情地从事自己的专业,才会更好地用自己的智慧“促进人的充分自you的发展”。
“一刀切”,切掉了教师的“幸福感”,也切掉了未来的希望。
刀下留人!
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,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——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——点击“设为星标”(或在右下点个“赞”“在看”)